【校長專欄】孩子接觸《魷魚遊戲》難以避免 福小校長:不妨討論劇集了解孩子想法

中小學

發布時間: 2021/10/30 14:43

最後更新: 2021/10/30 17:45

分享:

分享:

劇集涉及的複雜性,成年人不容易向學童解釋清楚。

近日親友間見面的話題,都離不開「魷魚遊戲」這套韓劇。不單身邊的人爭相追看,坊間更出現二次創作片段、紀念版衣物、飾品等,可見其影響力之大。連我也不例外,一次到訪親友家時,他們正在看「扯大纜」的一集,整個晚上一起接連追看至最後一集,由於我中途才加入收看,故一直不明白為何這些人會參與這個遊戲。後來,我上網尋找了一下,原來第一集交待了為何這班人會參與殘酷的「遊戲」。總結是,現實生活的殘酷,不比遊戲裡的殘酷少。遊戲中引發的人性,其實也就是反映現實,故此引起了大家的共鳴。

如果我們平日看到值得一看的劇集,都會邀請孩子一起看。不過,這套劇這麼多血腥鏡頭,加上見盡人性的醜惡,相信大部份家長都會注意到,不會讓孩子一起看。令我吃驚的是,大孩子小孩子對這套劇集中的遊戲忽然都略知一二,例如「木頭人」也就是我們本港小朋友平日玩的遊戲「紅綠燈」,孩子知道也不稀奇,但是「椪糖」對香港人來說,是一個新的概念。為何滿街的孩子,都突然知道這個遊戲?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,總覺得有點不尋常。

終於,迷團解開了。原來孩子之間,流行於在一個網上平台上玩遊戲。而這個平台,是開放讓玩家自己創作及編寫遊戲的。「魷魚遊戲」這麼盛行,相類型的新遊戲設計當然相繼湧現,還把血腥的殺人部份一併加入遊戲當中,如「椪糖」弄破了,參加遊戲者即場身亡。此外,還看見一些平日行為端正的孩子,也跟隨潮流下載了「木頭人」的APP,當中的內容同樣血腥。孩子玩起來時,絲毫不覺得有問題,甚至有些孩子將虛擬遊戲轉為「真人版」玩「紅綠燈」時,輸掉了也同樣躺在地上「扮死」。孩子們雖然沒有看過劇集,但卻同樣透過不同渠道,受到劇集中的血腥所感染。

作為表演藝術愛好者,我們知道透過劇情表達對社會現狀不滿的處理手法,的確很平常,但那並不是預計讓孩子看的內容。成人懂得分析判斷,戲裡戲外世界分得清楚,孩子卻不然。英國、澳洲等地的教育界,已分別紛紛呼籲不要讓學童接觸相關內容。原因非常簡單,就是因為相關的內容在意識及價值觀上不適合學童觀看。當中涉及的複雜性,成年人不容易向學童解釋清楚。

然而,我們不讓孩子看,孩子卻在不同渠道都接觸到相關的內容。作為父母師長,當然不能掉以輕心。作為社會大眾的一分子,我們也需要有足夠的敏感度,思考一下我們在創設一個怎樣的社會讓我們的孩子成長。

如遇到已看過劇集的小孩,不妨問一下他們看到了什麼,有什麼想法,並與他們討論劇集的內容,並不會在真實的生活中出現,以便讓他們分清楚想像世界與真實世界的不同。如果孩子能夠理解,不妨也告訴他們,很多生活在社會低下層的人,生活特別難過。劇集是希望透過這些「遊戲」的過程,展示社會低下層生活面對的困難及心路歷程。

當看到小孩在玩「紅綠燈」(他們現在稱這個遊戲為「魷魚遊戲」) ,不妨問一下他們:這個遊戲的規則是怎樣的,輸掉會有什麼後果。如果他們說,輸掉要「死」或「被打」,可以問他們一下,從哪裡得悉這種遊戲玩法,並立即告知他們正確的規則不應該是這樣,再告訴他們真正的玩法及遊戲名稱叫「紅綠燈」。此外,「魷魚遊戲」本身也是韓國兒童遊戲的一種,網上有相關資料的,可以教導兒童正確的玩法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撰文 : 徐區懿華校長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